年逾六旬的岳母从不用手机,可每天都要“发送”许多“短消息”。她使用的工具是笔,将“短消息”记录在白纸上,唯一的读者是我那失聪多年的七旬岳父。
2008年7月的一天,突然坍塌的一间杂屋将岳父砸成了重伤。虽经医院全力抢救,但他的耳朵从此与大自然的各种声响“绝缘”。卧病在床的他心情十分悲凉。曾几何时,他甚至怀疑自己已失去了说话的能力,但在岳母“短消息”的鼓励下,他终于战胜了自卑,走出了阴霾,坦然面对世间日月升沉、花开花谢。
岳母只有高小文化,半个世纪没有动笔了,但爱的力量牵引着她克服重重困难,提起笔来,不管是否有错别字,“编辑”了一条条“短消息”。岳父有时口答,有时用笔。这些“短消息”内容繁多,大体可分成以下四类:
家长里短。邻里亲友,谁家有事前来讨教,岳母立马告知,让岳父知道亲戚朋友都在关心他、离不开他,他即便行动不便,仍是当地老杨家的精神支柱。岳父母共养育了三女一男,均已成家立业。各家有啥新鲜事、忧心事,岳母及时将他们编成“短消息”,岳父戴上老花眼镜,喜事让他眉飞色舞;难事他当即出一主意,尽力帮衬。去年二女儿家建新房,岳母“说”:“冬华家起(砌)屋,却(缺)少木材。”岳父写道:“从我家山上砍。”岳母又“说”:“做工的人多,少蔬菜。”岳父写道:“家里留点吃的,其余的都送给他。”岳母接着“说”:“他还少点钱。”岳父爽快地写道:“除了日常开支和人情往来,其余的都借给他。”
养生保健。勤劳的岳父向来不太重视自己的身体,卧床后,岳母决心“督促”他在这方面引起注意,于是,她编下了不少“短消息”:“糖尿病人,要少吃糖分多的食物,要少吃肥肉!”“你坐好,我给你按摩一下!”“你要少卧床,多活动活动。”“你要按时吃药,讲究个人卫生,等下我帮你洗个早(澡)。”
生活充实。岳父一向对诗词对联颇感兴趣,岳母一方面要求儿女们多给他准备一些读物,另一方面尽力设法丰富他的精神生活。这不,就有诸多此类的“短消息”:“你每天都有空,可以适当看些书。”“嫂嫂不识字,请你帮她写封信。”“外孙来了,你和他下几盘棋。”“《新闻联播》时间快到了,你莫担(耽)误啦!”
社会公益。作为一名退休教师,岳父始终热心社会公益事业。无论是村组修塘坝、修水泥路,还是资助贫寒学子,他总是不甘落后。你瞧瞧他们的“短消息”:“村上修桥,倡导退休教师每人出资500元。”“我虽然病残了,但该出的钱一分也不能少!”“村里修水泥路,人平200元,你看怎么办?”“修路是大事,不要以家里困难为由,赶快把钱送到组长手里去!”
翻看抽屉里成堆的“短消息”,我分明看到了两颗火热的心、一份浓浓的情,这两颗心与年龄无关,如两片磁铁,越碰撞越贴近;这份情与时尚无关,如陈年老酒,愈品尝愈绵远。
编辑:red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