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50年代初,新中国成立不久,国家一穷二白。那时,男人上衣口袋挂支钢笔、女人上衣斜插一支钢笔,既是时髦,又显富有。在那个年月,我这个初中生,多么希望拥有一支钢笔啊!
“机会”终于来了!在长沙工作的大哥回来探亲,他穿中山装,上衣口袋的钢笔挂子闪亮亮,勾得我的眼睛直直的。好几次想问他“借”用一下,话到嘴边又咽了回去。但是,不听话的眼睛,老是做贼一样,偷偷地盯着钢笔。最后,我鼓起勇气,麻着胆子向他借。他望着我那渴求的眼神,将钢笔塞到我手里,打趣地说:“开开洋荤吧!”我找来一张纸,捉笔一写,神极了!字在笔尖下,滔滔不绝地“滚”出来,不像毛笔,写几个字,又要去涂黑,我高兴得跳了起来!
第二天,我雄赳赳、气昂昂地走进校园,将锃亮的“派克”钢笔在手中舞弄,男女同学都向我行“注目礼”!当我神气十足地走进教室时,同学们呼地一下围拢过来,有的踮着脚,有的伸长脖子,争先恐后看钢笔,好像看马戏团耍杂技那样稀奇。有的同学手痒痒地想“借”它写字,尝尝“洋味”,都被我婉言拒绝,怕张三写一写,李四划一划,“宝贝”就坏了。
探假日满,钢笔自然带走,我舍不得,偷偷地哭了!我哀求大哥,让它还陪我一晚。次日拂晓时,一阵声音把我从梦中惊醒。“东西拿齐了吗?”妈妈问大哥的声音。“文弟还拿了我支笔。”听到大哥这句话后,我轻轻地来了个“鹞子翻身”,将钢笔压在胸脯下。妈妈极轻地撩开蚊帐,喊道:“恒文,恒文,钢笔放在哪?”我佯装沉睡。大哥来摇我,我纹丝不动。妈妈说:“算了吧,钢笔送给恒文。”“娘呀,钢笔是我用一个月的生活费买的!”爸爸接腔:“恒文想要,你到长沙再去买一支(那时农村没有钢笔卖),下个月少付些钱回来。”
就这样,我成为农村孩子中拥有第一支钢笔的“天之骄子”!
来源:衡山新闻网
作者:赵恒文
编辑:red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