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工业所有制类别

编辑:redcloud 2012-04-12 11:24:59
—分享—

  【国有企业】

  一、县属工业

  1978年,全县县属工业有钠长石矿、瓷泥矿、石膏矿、铅锌矿、坪塘煤矿、长江煤矿、工业瓷厂、水泥厂、氮肥厂、缸套厂、印刷厂、茶机厂、矿石粉厂、东湖纸厂、玻璃厂等15家。

  1988年,东湖造纸厂在长江乡建分厂,命名特种纸厂。1990年6月,县长江煤矿因资源濒临枯竭而关闭。1994年,县钠长石矿与香港冠亿企业有限公司黄景华、林秉端签订合资开发钠长石协议,成立中外合资衡山冠亿钠长石有限公司。1995年,东湖造纸厂和特种纸厂受资金、销售等影响,亏损较大,均实行破产,重组为南岳纸厂和长江纸厂,以租赁形式经营。1996年,县氮肥厂以股份制形式办起天马化工厂。同年,县铅锌矿因资源枯竭,破产重组衡山建材厂。1998年,县坪塘煤矿因亏损严重破产重组衡山开云煤矿。2001年12月,县印刷厂因资金短缺,亏损严重,依法破产。2002年6月,县茶机厂破产,8月,由湖南机油泵股份有限公司以268万元整体收购,企业职工一次性置换身份。同年,县水泥厂以281.5万元整体拍卖成立衡山县长江水泥有限责任公司;天马化工厂以235.9万元整体拍卖成立天马化工有限责任公司;县氮肥厂破产重组衡山化肥有限责任公司;县缸套厂申请破产。2003年9月,湘衡高岭土有限公司收购县瓷泥精选厂。2004年4月,衡阳金阳实业有限责任公司和衡阳冶金设备制造公司以980万元收购县缸套厂;同年同月,县矿石粉厂以238万元成功转让给个体老板刘伏清,成立衡山宇科纸业有限责任公司;同年5月,县石膏矿因严重资不抵债,依法破产;同年,长江纸厂以268万元转让给新成立的湖南鸿城纸业有限公司;衡山金贝尔化工有限公司以610万元收购衡山化肥有限责任公司全部股权。2005年6月,县建筑工业瓷厂以168万元整体转让给新成立的衡山嘉兴矿业有限公司。同年,县瓷泥矿拍卖给大利瓷业有限责任公司;县印刷厂协议转让给湖南石化有限公司;明丰达瓷业公司以394万元收购衡山开云煤矿地面资产;县钠长石矿因资不抵债公开拍卖,已进入评估清理程序。至2005年末,南岳纸厂、县玻璃厂、县建材厂、县石膏矿已依法破产,正在进行资产处置,尚未拍卖。至此,县属工业先后转为非公有制企业。

  二、部门工业

  (一)粮食加工业

  1978年,县粮食部门有城关、南岳、白果三家米厂。1980~1984年,县粮食部门在东湖、沙泉、萱洲、黄花坪新建大米加工厂。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粮油饲料加工业逐步被非公有制企业取代。2004年,全县国有粮食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全面实施,县粮食局下设的6个粮站(含米厂)和城关、南岳、白果三家米厂、饲料厂等10家国有粮食企业全部改制解散。2005年12月,根据客观需要,重组黄花坪国有控股收储公司,设大米加工厂和饲料厂。

  (二)商业系统所属工业

  1978年,商业系统有副食品加工厂、肉食加工厂、酒厂。尔后,因外地高、中、低档酒涌入衡山市场,在激烈的竞争中,酒厂倒闭。1988年,为加工衡山柑桔,新建食品罐头厂。1994年,投资120万元新建衡山冰淇淋厂。2002年6月,衡山冰淇淋厂转让成功。至2005年末,副食品加工厂、肉食加工厂、食品罐头厂均成功转让。

  (三)其他系统所属企业

  1990年,县水电局有企业4家,县建设局、农业局、林业局、交通局、煤炭公司各有工业企业1家。1993年,以经营汽车配件为主的县交通局工贸公司因聘请的负责人携款潜逃后一直未抓获,致使企业亏损关闭。1997年4月,县水利局企业龙潭、红旗电站均定副科级单位。2001年10月,新桥、九观桥水库管理所,红旗、龙潭电站副科级单位被取消。2002年8月,新桥、九观桥水库管理所被定为差额拨款单位,红旗、龙潭电站被定为自收自支单位。同年,煤炭公司及其煤厂在市场竞争中处于劣势,进行改制,以49.5万元价格整体拍卖给周以文、刘新星、李建成等人,完成改制任务。2004年,龙潭电站实行两个置换进入改制程序,以308万元价格拍卖给郴电国际公司下属公司,继续从事水力发电工作,次年改制结束。2005年,林业局企业木材公司及其竹胶合板厂因产品质量、销路等问题,处境逐年艰难而进入改制程序。同年,县建设局企业建筑公司因业务量减少,人员多,包袱重而竞争力逐渐下降,经批准进入改制程序。至2005年底,新桥、九观桥水库、红旗电站运行尚正常,县农业局企业贯塘茶场因牵涉面广,职工多,负债重,改制尚未进行,只能勉强支撑。

  三、衡阳市属工业

  (一)衡山专用汽车制造厂

  1971年4月,由衡阳迁入县城关镇,时名衡阳地区汽车制配厂。1984年4月,更名衡山汽车制配厂。1985年,再度更名衡山专用汽车制造厂。至1990年,共生产军用改装车19种0.3万余辆,客车0.4万余辆。其中,东风牌系列客车畅销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远销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1993年6月,与香港百富利发展有限公司合资组建中汽客车有限责任公司衡山百富利客车制造有限公司,主要生产衡山百富利HS26480K轻型面包车。同年10月,工厂步入“中国500家最大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企业”行列。至1998年,工厂成为国家机械工业部重点企业,拥有固定资产(现值)1.5亿元,主要设备490台(套);有干部职工1720人,其中,工程技术员186名,高级工程师20名。1998年,百富利公司产值1.49亿元,实现利税968.5万元。2005年5月,衡山专用汽车制造厂经产权制度改革,以经营者员工持股、国有参股方式改制重组成立湖南衡山汽车制造有限公司。

  (二)湘华化工厂

  该厂坐落于永和乡茶石村,原名湘华铁厂,后转地方国营。曾由衡阳专署接管,后改属省工业厅。1950年代末,下放衡山,更名衡山湘华钢铁联合企业。1962年7月,在国民经济调整中停办。1966年2月,更名湘华冶炼化工厂,转产农药供应县内外。同年9月,更名红卫化工厂。1978年后,两个产品先后获部、省优产品称号。1984年5月,再度更名湘华化工厂。随后,产品销往全国15个省区,出口泰国、尼加拉瓜、美国等国家。1987~1989年,3个产品分获部优产品称号。1990年,系湖南省农药行业骨干生产厂家。1995年4月,首次被化工部列入全国重点扶持的50家农药企业之一。同年9月,率先在全市化工系统实现产销双过亿,提前3个月超额完成年度生产经营任务。1996年11月,获外经贸部自营进出口权。1997年2月,经国家经贸委批准,工厂晋升国家大型二档企业。同年10月,通过实施股份制改造,与衡阳市金雁化工厂联合组建“湖南天宇农药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后,为天宇公司下属生产厂。1998年,工业总产值1.4亿元,销售收入1.3亿元;产品畅销全国22个省、市、自治区,远销美国、日本、泰国、越南、新加坡等国家。此后,因市场竞争激烈,湘华化工厂生产开始滑坡。

  2001年后,全市农药生产再度艰难,天宇公司不得不将湘华化工厂改为租赁经营。优势逐渐失去,生产只能处于停产、半停产状态。

  2005年,湘华化工厂成为国家国资委2005~2006年度政策破产企业建议名单,经衡阳市、湖南省中、高级人民法院核准立案受理后,按程序下达破产通知书。

  (三)衡阳市霞流冲煤矿

  该矿坐落于长江镇泉塘村,建于1968年6月,时名衡山霞流冲煤矿。1971年10月,由衡阳地区接管,更名衡阳地区霞流冲煤矿。1983年,再度更名为衡阳市霞流冲煤矿。矿区占地面积17.3万平方米,含煤面积8平方公里。1998年,全矿固定资产1100万元,产值190万元,利税50万元,共有员工456人。此后,因市场竞争激烈,开采成本提高,生产处于停停打打状态。2004年,经测定,矿区煤炭资源枯竭,实际利用煤储量不足30万吨,矿井服务时限为5~8年。2005年,按国企改制有关文件精神,霞流冲煤矿进入改制程序。同年12月30日,矿职工代表大会全票通过职工安置方案。

  【集体企业】

  1978年,全县共有集体工业企业18家。至1990年,县属集体工业企业有:湘江陶瓷厂、琉璃制品厂、塑料厂、新衡瓷厂、衡山瓷厂、铸钢厂、服装厂、通用机械厂、新桥印刷厂、二印刷厂、镀锌管厂、竹木器厂、制鞋厂、蓄电池极板厂、鞋楦厂、橡胶厂、针织厂、刻字社、钟表社、衡器厂等20家。

  1990年代,上述企业受生产工艺、设备、技术等诸多因素影响,加上管理等方面的原因,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逐渐处于劣势,不得不予改制。1990年代初,湘江陶瓷厂因地处偏僻,产品被淘汰而关闭。2001年3月,县琉璃制品厂以302万元成功拍卖,开全县国有、集体工业企业改制的先河。2003年,县塑料厂拍卖成功,职工实现了“两个置换”。2004年,县铸钢厂以30万元成功拍卖,新衡瓷厂转让给新成立的湖南衡岳瓷业有限公司;服装厂依法破产,进入改制程序;鞋楦厂由县人民政府收回,其地面用于街道改造;二印刷厂被租赁,用于开办屠宰场;蓄电池极板厂拍卖给新成立的湘江纸业有限责任公司。2005年1月,衡山百瑞达瓷业分公司以750万元整体收购衡山瓷厂;同年10月,镀锌管厂以280万元转让给新成立的港湘服饰有限责任公司;同年,制鞋厂、针织厂、橡胶厂成功拍卖。至2005年底,服装厂、通用机械厂、新桥印刷厂、二印刷厂、竹木器厂、湘江陶瓷厂均依法破产处于改制程序中,尚未成功拍卖;刻字社、针表社、衡器厂实现了拍卖转体。

  【私营、个体企业】

  1978年后,改革开放的强劲东风,使私营、个体工业迅速复苏。1980年15户,从业16人。1990年达5653户,从业13385人,创产值7200.86万元。私营、个体工业有建筑、建材、化工、服装、鞋帽、小五金、食品、造纸、印刷、车货、商业、饮食、服务、修理、运输、鞭炮、采矿、塑料、橡胶等20余个门类,近100个项目。

  1991年后,县委、县政府把加快民营经济发展作为重要任务,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全县私营、个体企业快速发展,规模由小到大。1997年,全县有私营个体企业20776户,从业75212人,创产值454282万元。其中,85个企业年产值在50万元以上,5个企业年产值在300万元以上。

  进入21世纪,民营企业遇上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在国有、集体企业改制中,私营、个体企业呈现勃勃生机。2004年,全县共有私营、个体企业7947户,从业62878人,实现总产值425712万元,增加值126223万元,上交税金3433万元。

  【股份制企业】

  全县股份制企业兴办,始于1990年代初、中期。1994年12月,县氮肥厂以股份制形式办起天马化工厂。次年,东湖造纸厂破产,通过内部职工集资入股等形式,重组南岳纸厂。1996年,全县组建乡村股份合作企业535家,新增股金7000万元。1997年,全县骨干乡镇企业中,有18家实行股份合作制。2001年,乡村集体企业中,实行股份合制为173家。2002年,天马化工厂组股成立天马化工有限责任公司;县氮肥厂重组股份合作制企业,成立衡山化肥有限责任公司;乡村集体企业有7家建筑企业实行股份制改造;乡镇办企业中,股份合作企业达80个。2004年,全县乡镇村企业中,共有股份合作企业2212个。2005年5月,衡山专用汽车制造厂以经营者员工持股、国有参股方式重组成立湖南衡山汽车制造有限公司,成为衡山县仅此一家国有资本参股的股份制工业企业。

  【外资企业】

  1990年代,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县境出现中外合资企业。

  1993年6月,衡山专用汽车制造厂与香港百富利发展有限公司合资组建中汽客车有限责任公司衡山百富利客车制造有限公司,主产轻型面包车。1994年,县钠长石矿从香港统杰公司引进资金20万美元,成立中外合资衡山冠亿钠长石有限公司,从事钠长石开采、加工。此后,为振兴县域经济,通过深(圳)招(商)会、(香)港招商会、广(州)招商会等招商引资平台,先后引进外资企业8家,投入资金405.3万美元。

  2001年2月,韩国商人李镐植投资6.3万美元,在东湖镇成立衡山春植实业有限公司,从事钠长石、钾长石、高岭土加工、销售业务,次年因离境吊销。2002年7月,美籍华人欧阳霞投资830.04万美元,与衡山县城镇建设开发公司组建衡山湘远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从事开云镇先农小区房地产开发、销售、建材生产与销售等业务。同年8月,台湾商人李焕芝投资45万美元在县镀锌管厂内成立衡阳南美肥业有限公司,生产、销售复合肥。同年9月,阿根廷籍华人吴启利投资8万美元,在开云镇兴办肯佳鸡食品有限公司,生产、销售食品饮料。同年12月,香港李锡祯投资150万美元在开云镇创办衡阳骏马水泥有限公司,从事水泥、建材生产与销售业务。2003年5月,韩国金仁伯投资118万美元与衡山县大鹏塑料包装厂在开云镇组建衡阳盛凯牧业科技有限公司,从事兽用药品、饲料添加剂、畜牧养殖、药材生产、包装印刷品的生产与销售业务。2003~2004年,衡山肯佳鸡食品有限公司、衡阳骏马水泥有限公司、衡阳南美肥业有限公司严重亏损先后吊销。2005年5月,衡阳盛凯牧业科技有限公司因歇业注销。同年8月,台湾潘健德投资10万美元,在东湖镇成立衡山县德基矿业有限公司,从事非金属矿产品加工与销售业务。同年12月,香港孙晓峰与县人吴志鹤、吴争衡共同投资100万美元,在开云镇组建衡阳市港湘服装有限公司。

  2001~2005年,先后引进衡山齿轮有限责任公司,衡山汽车制造有限公司等县外企业347个,总资金达6.69亿元。

编辑:redcloud

阅读下一篇

返回衡山新闻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