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山县融媒体中心6月13日讯【记者:文峰 徐鹤立】湘江二级航道二期工程是国家的重点建设项目,因为建设的需要,项目在永和乡老林村范围内择址作为弃土场用地。项目完工后,这片弃土场怎么处理成了一个难题。县自然资源局因地制宜、科学论证、有效复垦,不但没有减少老林村的耕地,反而新增耕地150亩。
近日,记者走进永和乡老林村,一片片绿油油的农田映入眼帘,农田后面是低矮的油茶树和杉木。
据了解,2016年开始,国家重点建设项目湘江大源渡二级航道二期工程开工。位于湘江西侧、永和乡老林村境内的约400亩土地被选作弃土场使用。2019年工程完工,弃土场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
2020年,弃土场复垦任务提上日程。如何确保复垦后的土地老百姓能耕种、愿意种,县自然资源局通过反复考察、论证,决定把拆迁安置、设施建设、土地复垦和耕地开发等多项工作综合考虑、统筹安排。我县通过就近打造拆迁安置区,缩短耕种的空间距离,保障交通网络畅通,让老百姓出行便利、大型农机可直达田间地头。同时充分利用湘江充足的水资源,完善排灌系统,实现全区域自流灌溉。
2020年下半年,整个区域的复垦工作全面完成。复垦项目区实现全自流灌溉;新修水泥路、机耕路,与项目区外的交通全面接驳;在充分开发园地、未利用地,满足复垦要求的前提下实现新增耕地150亩,不仅提高了老林村的人均耕地面积,也缓解全县耕地占补平衡压力。
耕地保护是关系我国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全局性战略问题。在县委县政府的精心组织下,今年,复垦区域已经进行三季的耕种,水稻亩产接近500公斤,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一审:徐梅芳二审:郭宇祥三审:黎林
来源:衡山县融媒体中心
作者:文峰 徐鹤立
编辑:徐梅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