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山县融媒体中心1月16日讯【记者:廖晶 戴玮 通讯员:唐可为】东湖镇马迹完小是一所距离县城55公里的乡村学校,近年来,该校通过创建机器人科技创新室,教孩子们安装机器人、编程、调试,搞起了机器人编程,让孩子们在编程中感受现代科技的魅力。
马迹完小机器人科创实验室里,老师正在指导孩子们分组进行日常编程练习。孩子们在电脑上编辑好程序后,将程序发送给机器人主控制器,机器人主控制器根据程序指令完成迷你驾考场地的相应任务。
据东湖镇中心学校副校长、马迹完小校长胡斌斐介绍,2017年,他在县教育局获得了一批机器人器材后,在学校组织开展了科技创新课程。2020年,马迹完小建成了衡山县农村学校唯一的机器人科技创新实验室,并组建了12个科创小组。2021年,该校将机器人编程纳入课后服务特色课程。“我们学校有80%的学生是留守儿童,之前他们性格比较内向,不是很开朗。这门课程讲求的是团队协作,孩子们参与后,性格开朗了很多,团队协作、语言表达能力也增强了。”
五年来,在学校科创团队的精心指导下,孩子们在信息技术创新与实践、信息素养提升实践等活动中多次获奖。其中国家级一等奖2人次、国家级二等奖2人次; 省级一等奖6人次、二、三等奖20人次;市县级奖项50余人次。
不远处的东湖镇马迹中学也开设了机器人编程课后服务兴趣班。科创小组的孩子从小学毕业后,初中阶段可以继续学习和挑战难度更大的编程。
在马迹中学的教室里,九年级的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为智能餐饮机器人项目编程比赛做前期准备。通过编程,机器人从启动区出发,自主完成智能点餐,智能配餐,智能送餐等指定任务,最后返回启动区。
教学期间,马迹中学机器人科创实验室老师刘奇默默关注孩子们的成长与改变。他发现,孩子们跟着编程步骤练习后,从开始比较散漫随意的操作,变为有全局性的思考与布局、会系统性地规划相关步骤、会一步一步有明确方向目标地创作,直到完成。
“我一开始觉得机器人编程很复杂。接触之后,才发现它更多的是带给我快乐,也可以学到了很多知识。”东湖镇马迹中学学生胡心茹说。
近年来,在县教育局的大力支持下,东湖镇中心学校科技创新教育深入持续开展,助推学校师生竞相创新,成果频出。在2023年湖南省中小学生信息素养提升实践活动中,学校获“优秀组织奖”,是衡阳市唯一获奖的乡村学校。如今的东湖镇中心学校下辖马迹完小、马迹中学的机器人科创小组,已成为东湖镇学校课后服务的特色课程、衡山县乡村学校科技创新的一张名片。
一审:徐梅芳二审:胡程远三审:黎林
来源:衡山县融媒体中心
作者:廖晶 戴玮 通讯员:唐可为
编辑:曾思灵
本文为衡山新闻网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www.hengshannews.com/content/646845/50/134492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