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衡山县东湖镇:山中毛竹莽苍苍 冬笋尖尖土里藏

来源: 衡山县融媒体中心 作者:李圣景 旷雨澄 蒋鹏 编辑:刘紫叶 2024-12-20 08:47:37
—分享—

冬笋是立春前还没有出土的笋,营养丰富,肉质鲜嫩,素有“金衣白玉,蔬中一绝”的美誉。眼下正是挖冬笋的时候。在东湖镇杏溪村,当地农民趁着冬闲时节,上山挖冬笋,为家庭又增加了一笔收入。

冬日暖阳下,茂密的竹林随风摇曳,发出沙沙声响。竹林之间,几个身影晃动,时不时传来锄地的声音,他们就是前来挖冬笋的村民。一把锄头、一个提篮、一双套鞋,这是笋农进山挖冬笋的标配。虽然他们岁数偏大,但是身手却很矫健。将近80度的山坡,上上下下如履平地。一般人看起来平常无奇的土壤,他们却能准确地“嗅”到冬笋的位置。“主要看这个竹叶,如果是青色的,又有很茂密的竹叶,那么它底下就肯能有笋”东湖镇杏溪村大毛屋组村民杨雪如说。

笋农们告诉记者,冬笋的生长有大小年之分,遇上冬笋大年,产量相对比较高。挖冬笋更是一项技术活,没有几年的“修炼”很难出师。每到冬季,村上的人几乎家家户户都会挖冬笋,而收获多与少就全凭个人实力了。“他们会挖的一天能挖二三十斤,不会挖的就只能挖十来斤。”东湖镇杏溪村塔湾组村民李根林介绍。

“山中毛竹莽苍苍,冬笋尖尖土里藏。慧眼识珠锄舞动,自寻野味更鲜香。”这首诗描绘了笋农在山中寻找冬笋的情景,通过慧眼识别和辛勤劳动,最终找到鲜美的冬笋。东湖镇杏溪村有山林1.1万亩,其中9000亩是竹林。俗话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因为冬笋产量有限,是餐桌上备受欢迎的“限量版”山珍。挖冬笋就能为杏溪村村民,尤其是年龄偏大的村民带来一笔可观的收入。“一般出去挖的都也是上了年纪的,像60多岁、70岁了身体还好的,挖一天回来搞个一两百块钱,感觉也挺知足的,还能够补贴家用。”东湖镇杏溪村党支部书记刘爱军告诉记者。

东湖镇是衡山县的竹业大镇,有竹林面积近6万亩,绿色无公害鲜笋已逐渐成为东湖镇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经济发展的一支绿色潜力股。在后续产业规划中,东湖镇将积极抢抓预制菜产业发展机遇,往竹笋精深加工、竹笋品牌、竹笋生态农旅方面深挖细掘,进一步加大“竹文化、竹产业、竹科技”强链工作,让一根根楠竹成为推动乡村振兴、实现绿色富民的“金钥匙”。

来源: 衡山县融媒体中心

作者:李圣景 旷雨澄 蒋鹏

编辑:刘紫叶

本文链接:https://www.hengshannews.com/content/646856/53/14557097.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衡山新闻网首页